

又一企业IPO上市失败后欲进入上市公司体系。 近期,天津汽车模具股份有限公司(002510.SZ,下称“天汽模”)发布公告,公司于2025年4月9日与东实汽车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东实股份”)股东德盛拾陆号企业管理(天津)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德盛拾陆号”)签署了《股权收购意向协议》,公司拟以现金方式分步收购德盛拾陆号持有的东实股份50%股权。 公司目前持有标的公司 25%的股权,本次交易完成后,东实股份将成为公司的控股子公司。而东实股份曾申请在深市主板上市,后在2024年5月撤单。 “曲线上市” 今年以来,并购重组市场中,多家上市公司计划收购曾拟IPO的企业。 比如,上海概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688206.SH)拟收购成都锐成芯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锐成芯微”)控股权,同时拟募集配套资金。锐成芯微曾于2022年申报科创板IPO,后撤回申请,于2023年3月2日止步;上海至纯洁净系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03690.SH)收购贵州威顿晶磷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后者于2023年9月进行了IPO辅导备案。 现在东实股份也走上了“曲线上市”之路。 公开资料显示,东实股份的主营业务为商用车和乘用车的零部件生产和销售。东实股份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同时为商用车和乘用车进行大规模配套的汽车零部件专业生产厂商,在汽车轻量化、集成化、功能化和可靠性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2023年5月,东实股份曾谋求独立上市,拟募资17.98亿元。不过,在收到第二轮问询后,东实股份即撤回了IPO申请。  招股书显示,标的公司背靠东风公司,2020-2022年,东实股份对东风公司的销售占比为65.24%、58.55%、47.14%。 在审核过程中,深交所也重点对公司和东风系的独立性进行了重点问询。东实股份前身为东风公司厂办集体企业,2017年经历了企业改制。而改制遗留的18.5亿元负债及客户集中度过高等问题,可能导致其此前IPO折戟。财务状况方面,前次申报的招股书显示,2022年度,东实股份营业收入32.58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59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IPO,东实股份是由国新证券保荐,而本次交易收购方天汽模最近一次再融资的保荐机构和主承销商也正是国新证券。 据悉,此次交易收购方天汽模成立于1996年,2010年11月在深交所上市,天汽模也是东实股份的股东方之一,目前持有东实股份25%股权。如果并购成功,东实股份将成为天汽模的控股子公司。东实股份能够实现“曲线上市”。 产业链纵向整合 据了解,天汽模打算在产业链上进行纵向整合。 天汽模的主营业务为汽车车身覆盖件模具、检具、夹具等汽车车身制造工艺装备研究、设计、制造及汽车车身冲压件制造。客户包括特斯拉、蔚来、比亚迪等新能源车企。 2023年,天汽模营业收入27.96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27亿元。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公司归母净资产21.70亿元。 近年来,公司通过收购德国GIW模具公司、参与设立军工基金等动作,持续拓展业务边界。此次收购东实股份,意味着其有从模具制造商向汽车零部件系统集成商转型的意图。 东实股份与天汽模同属汽车产业链,前者存在从天汽模采购工装作为生产设备等情形。天汽模在模具开发领域的技术积累(年开发新车模超500套)与东实股份的零部件量产能力形成互补。收购完成后,天汽模可打通从模具设计到零部件生产的全链条服务,增强对整车厂的议价能力。特别是在新能源车轻量化趋势下,双方在铝合金车身、一体化压铸等领域的协同价值凸显。 近年来,天汽模面临着激烈的行业竞争以及不确定的外部因素。 2019年开始,由于汽车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下滑,新车销量增长乏力,天汽模营收及净利连续下降。相较于2018年,2019年其营业收入下降了2.60%;净利润下降了61.32%。2020年,其净利润出现亏损,为-8.45亿元,较2019年下降1048.11%。 此后,因得益于模具、冲压和航空板块的快速发展,以及市场开拓和订单增长。2022年开始,天汽模扭亏转盈,营业收入为25.52亿元,较2021年增长35.82%;净利润为0.8亿元,较2021年增长137.84%。 2023年,天汽模业绩持续增长。当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9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5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36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28%;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9.18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040万元。  有分析认为股票在哪加杠杆,天汽模和东实股份的联手,或许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天汽模更好面对行业的激烈竞争;另一方面,有助于东实股份摆脱对单一客户的路径依赖。
|